
关于外贸口语,实在一言难尽。十年外贸的前几年,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。
一脸懵:不敢说,也听不懂客户说啥
两脸懵:敢说,客户听不懂我在说啥。
经过几个月努力背单词,有了较大提升。
三脸懵:喜欢用精确词,客户和同事都听不懂。
再到后来,去国外派驻,逐渐找到了口语的感觉。但真正做到轻松表达,还是回国后慢慢总结之后的。
回过头来看这十年,感觉口语就是一层窗户纸。但,捅破了才知道。
刚入行时为什么张不开口,是词汇量不够?语法没掌握?发音不标准?
都不是,是不知道外贸口语的标准。
口语是一种沟通渠道,而沟通成功的标准,在于双方都明白,且同意。
因此,口语的标准,就是自己说清楚,对方听明白。
外贸口语的三大误区
第一是过于追求用词精确。
尤其是在动词上,举个例子。
把滚珠镶嵌在轴套内,镶嵌有好几个对应的词,inlay, insert, embedded, 用哪个才是对的?
用Make XX in XX 是不是一样能表达?要啥自行车。
再举个例子
这批货物如果不在冷冻箱存放,会很快变质腐烂。
变质,是哪个词?反正不是change quality。腐烂又是哪个词?
是不是可以直接用go bad表达?
第二是追求出口成章
在商务口语表达上,具体来说,喜欢用长句,从句。
举个例子吧,公司介绍前三句必有的,我们的公司坐落于XXX城市。
Our company is located in XX city, which is 3 hours to Shanghai.
天这么热,说多了累啊 ,we are in XX, 3 hours to Shanghai.
曾经,我也疯狂用从句,一句话没30个单词,不足以显示水平。
但后来在英国公司工作,发现英语国家最啰嗦的群体,说话都比我简洁,怒而改之。
喜欢用长句子,从根本上来说,还是没有完全理解口语和沟通的标准,属于自high。
我都说的这么快,这么溜了,是不是很厉害。
可能是很厉害,但是对方跟得上,听得懂不?
你觉得沟通完了,对方感觉还没开始,那忙活了个寂寞。
第三个误区,是盲目背单词,刷剧
有一种说法是当你的词汇量足够大,口语就不是问题。我非常赞同。
但你现在已经干外贸了,口语是工作刚需,再去背单词,解不了近渴。
背单词这事,谁干谁知道,从买单词书开始,到abandon结束。
刷剧可以学习发音,积累一部分表达技巧,但是同样的,需要时间。
另外,单词和刷剧,只能带来一定的细节,很难搭建一个口语框架。没有框架,就不成体系。遇到新问题,还是没辙。
那咋办?
肯定有人说要多练,想尽一切办法练,不要怕吃苦。嗯,鸡汤不错,勺子呢?
问:在不具备语言环境,但工作需要的情况下,如何快速打造“刚需”英语?
答:先想明白,再说;先解决走,再解决飞;先归纳,再分散;先有框架,再填细节。
针对第一个误区,有效的工具是:所有的XX都是XX
先举个例子,suppose,judge, decide, imagine, prognosis, suspect,这类动词都是大脑的动作,是不是可以归结为think上?
感情,同情,态度,直觉,知觉,印象,这类主观感觉的词,根源词就是感觉,feel.
在进行样品或技术讨论时,找不准专业名词,怎么办?
好吧,有所有的物品,都可以用这几个次来定位或描述。
从外面来说,物体的每一面,都可以用side
拆开来说,每一部分,都可以用part.
每个点,都可以用point。
这三个词,还可以扩展下,不仅限于物体,还可以一发入魂(mental)。
所有的面,都用SIDE, 阳面,阴面,正面,负面,反面,侧面。
我同意你的观点,I am on your side.
人心复杂, A man has more than one side.
所有的组成部分,都可以用part, 不管是现实,还是虚拟。
别人夸你工作真勤奋,你完全可以高逼格的回复,that is part of my life.
同样的,笑点,痛点,冰点,突出点,高点,都可以用point。
目前来说,糕点还不太行,我建议你先用cake.
此外,免费送一个万能词,thing.
Thing可以指代任何一种物品,也可以在具体语境中指代心情。
举个例子,我已经不再悲伤了,that sad thing had left me. 是不是比sadness简单一点。
Thing的万能之处在于,它可以用来表达一切你猛然想不起来的名词。比如电话谈样品的某个部件改动时,忘记了零件的具体名字, 可以毫不怯场的说,yes, I will make that thing done.
名词有万能词,动词有没有?
有,make.
所有的东西,不管是过去、现在、将来发生变化,都可以用make来表达。
Make的本意是制造,制造,就是物体状态的改变。
涉及到动作类的,建房子,修路,铺桥,做饭,煲汤,烤肉,前面的那个动词,都可以用make代替。
动作性不那么强的动词,也完全没问题。准备资料,召开会议,安排生产,一样可以用make.
万能词不是万金油,是应急用的。作为业务人员,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。
但是,那么多动词,短时间怎么记得住,记住了又怎么区分?
好吧,再说一个过渡办法,介词大法好。
举个例子:车辆在加速,The vehicle is accelerating. 或者,speeding up?
例子+1:货币在贬值, The currency is devaluating, 或者,lower in value?
介词的本质,是表达位置的变化。
一部分难记的、比较长的动词,可以分解为简单动词/名词+介词。
Request=ask for; withdraw=take out; establish=set up; 还有哪些?自己想。
我们聊了第一个误区和解决办法。现在说下后面两个。
喜欢用长句子,从句。主要有两种原因吧,第一、显得自己很专业,虽然不知道别人能不能跟上,是不是懂了。第二、不知道用短句咋说,只好背书。
第一个问题好说,跟客户聊十几分钟电话,客户一脸懵,让你直接email, 这种事干多了,就能改。因为销售提成才是工作的目的。
第二个问题,解决办法很简单。篇幅有限,下次再说。
第三个误区
其实是属于努力方向不对。当你通过思考和总结,搭建了自己的口语框架后,就不会太追求这个了。
口语上能写的东西太多了,篇幅有限,就先到这儿,下次再写写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yhole.com/88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