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快乐时光
– 亲子沟通 –
– 一辈子不输的就是家庭教育 –
– PART 01 –
热点案例
近日,上海闵行吴中路的一位12岁男孩小章与家人拌嘴后负气离家出走,只身跑到了40公里外的嘉定菊园地区。据了解,小章同学负气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为了“躲清静”,他说“我感觉嘉定离家里最远,就坐9号线转11号线过来散散心。”小章说,等估摸着家长气消了,于是便打电话让妈妈来接他。
此类案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,导致孩子出现逆反情绪所致。教育孩子应注意方式方法,想办法通过和谐沟通解决问题,而非打骂。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4个亲子沟通技巧,让亲子沟通更顺畅。
– PART 02 –
负面信息记纸上
01
案例
一位妈妈见人就说“我家孩子不爱说话 ”,久而久之,孩子没有变得更爱说话,反而更沉默了,看人的目光都闪躲。这是妈妈给孩子贴标签的后果。
02
点评
许多父母都喜欢给孩子贴负面标签,自己却毫无察觉。比如“你做事太慢”“你是个不听话的孩子”。负面标签贴多了,不但影响亲子关系的亲密度,还会让孩子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。每当做事时,这些负面评价,就会从头脑中跳出来,时刻提醒孩子“我不行”“我很笨”。
03
技巧
回想自己平时爱说什么负面词语或标签词,统统写在纸上,提醒自己避免说这类词语。久而久之,这些类似口头禅的词语,就会慢慢地从嘴上消失。
– PART 03 –
每天五分钟交流
01
案例
一位妈妈每天晚饭后,固定 10分钟专心地与女儿交流,内容很丰富,有时聊生活中的见闻;有时你问我答;有时天马行空;或者妈妈指定一个话题,孩子讲解。比如妈妈指着女儿的布娃娃说:“说说你的布娃娃吧。”
02
点评
如果你担心和孩子每天没什么可说,或者总是被生活中的繁忙挤掉了沟通时间,不妨设定一个亲子交流的时间,哪怕每天五分钟。由此形成一种仪式感,或者变成一个节目。如果能够坚持养成习惯,就不用担心孩子长大后,与你没话说,因为习惯成自然。
03
技巧
每天坚持不易,设定的时间可以短一些,比如五分钟起步,超过不限,因为说到兴头上,拦也拦不住。
– PART 04 –
赏识孩子
01
案例
孩子画了一幅画,爸爸表扬孩子画得很棒:“颜色搭配协调,小树的叶子多种多样……”爸爸认真地欣赏孩子的画,而不是随便敷衍几句。
孩子做得不好、沮丧的时候,爸爸说:“没关系,一次做得不好,不代表什么,下次努力就好。”“错了承认就好,下次好好做就行了。”所以,孩子遇事都会向爸爸报告:“我把碗打了。”“今天我打小朋友了,因为他先打我了。”
02
点评
童话大王郑渊洁说:“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向父母诉说自己的遭遇,说明亲子关系很好。”因为孩子沐浴在父母的爱中,他相信无论发生什么,父母总会理解他、而不是指责他;总是站在他这边,给他精神力量。
03
技巧
欣赏是阳光,经常欣赏孩子,孩子的“长势”肯定会好。欣赏体现为表扬、鼓励,但是要恰当、具体、真实。
无法欣赏的部分就要接纳,接纳体现为接纳孩子的缺点、不足和不完美,接纳是爱的表现,真爱孩子,就要理解孩子的不易,就要接受孩子现阶段不能改变的部分。
– PART 05 –
拟人化的沟通语言
01
案例
超超每次脱下鞋子时,从不把鞋子放在鞋架上。以前,都是妈妈帮助他。这次妈妈说:“两只小船出去了一天,还没有停靠在岸。”
此话一出,神奇的一幕出现了,超超马上把两只小鞋放在鞋架上,还对妈妈说:“妈妈,小船停靠在岸了。”妈妈立刻表扬:“小船不再孤单了。”
02
点评
父母经常说错话,比如“你怎么又……”“你应该……”“你不许……”“就你,行了吧!”所有让孩子听了不舒服、不服气的话,都是错误的话,因为这些话会让孩子变得自卑、痛苦,甚至自暴自弃,不再成长。
没完没了的唠叨,不顾孩子感受的说教,不思量三分、张口即来的冲动话,冒着火药味的情绪话,貌似正确,却是废话、无效的话。
03
技巧
妈妈用了拟人化的语言,把枯燥的事变成了好玩的事,把烦心的事变成了省心的事,体现出教育的智慧。
*以上文章改编自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》系列丛书,版权所有,转载请联系授权,违者必究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yhole.com/10420.html